中国企业出海境外用工劳工法律问题研究系列文章(一)|劳动关系认定(下)
作者:王蓓 时间:2024-07-19

本文首发于威科先行,经授权转载。

 

本系列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出海境外用工的劳工法律问题,首篇文章《劳动关系认定》将重点梳理中国企业境外用工的主要方式及相应劳动关系的确认,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以促进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一、中国企业境外用工的基本模式及相应的劳动关系认定”“司法实践中对中国企业境外用工劳动关系的认定口径”部分内容,我们在中国企业出海境外用工劳工法律问题研究系列文章(一)|劳动关系认定(上)已作详述,可点击了解。

 

中国企业境外用工合规建议

(一)根据用工场景,选择正确的用工模式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扩大境外投资与工程承包项目。境外开展业务的项目中,用工合规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确保在境外用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中国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用工场景,选择适当的用工模式。

 

1.向境外企业派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自有员工

 

中国企业在向其境外企业派出自有员工时,必须确保这些员工已经与公司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以保证员工在境外工作的合法性,并且需为外派员工办理符合派驻地法律规定的工作手续。例如,在欧洲某些国家,企业需要为外派员工办理工作签证和居留许可,同时确保员工的薪资、福利符合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

 

2.直接为境外投资项目招收和外派人员

 

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对外承包工程或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劳务合作或对外承包工程的方式,直接为境外投资项目招收和外派人员。这种模式可以简化用工程序,并且能够迅速响应境外项目的用工需求。但企业需要注意,所有外派人员的招收和外派过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且确保所有人员在境外工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通过具有资质的劳务合作企业向国外雇主外派劳务人员

 

对于没有直接招收和外派人员资质的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具有资质的劳务合作企业向国外雇主外派劳务人员。由对外投资企业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境外设立的企业作为国外雇主,与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合同》,并由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负责人员的招收和境外管理。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保证用工的合规性,还能将用工风险分散到专业的劳务合作企业,降低企业的管理负担。

 

(二)基于用工模式,确定合规义务

 

1.向境外企业派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自有员工

 

向境外企业派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自有员工,是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业务扩展中常用的用工模式之一。为了确保这种用工模式的合规性,企业需要明确并履行一系列义务。

 

(1)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企业应确保与派出员工已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要求,合同条款应明确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安排等内容。同时,劳动合同的条款应符合派驻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例如,如果派遣地的劳动法对工资标准、工作时间有特殊规定,企业应在合同中予以体现并遵守。

 

(2)办理必要的派驻手续

 

在派遣员工前,企业应为员工办理符合派驻地法律规定的各种手续,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签证、居留许可、健康检查等。例如,在一些国家,工作签证的办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企业应提前了解并准备相关材料,确保顺利办理。

 

(3)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派遣员工到境外工作,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包括派驻地的法律法规培训、文化习俗介绍、安全防范措施等;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如住宿安排、医疗保险等,帮助员工尽快适应境外生活。

 

(4)履行雇主责任

 

企业在派遣员工过程中应履行相应的雇主责任,确保员工在境外工作的安全和权益。企业应为外派员工购买必要的保险,如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员工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赔偿。此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员工在境外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例如,针对员工在境外可能遭遇的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情况,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5)持续跟踪管理

 

企业应对外派员工进行持续地跟踪管理,定期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员工在境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企业可以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到派驻地进行现场考察,与员工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6)确保回国后的权益保障

 

在外派员工完成派驻任务回国后,企业应继续履行对员工的保障义务,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延续。这包括为回归员工提供适当的岗位安排,保障他们的薪酬福利连续性。例如,员工在外派期间的工龄计算,确保他们的社保和养老金待遇不受影响。

 

2.直接为境外投资主体招收和外派人员的合规要求

 

具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或者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在外派劳务人员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外派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以下是此类企业在外派劳务人员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具体合规要求:

 

(1)具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的企业外派人员的合规要求

  • ①确认资质并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具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的企业必须确保其资质合法有效,定期进行年检和资质更新。同时,在外派劳务人员前,企业应按照商务部或其他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登记备案,提交外派项目的相关资料和人员名单,确保所有外派活动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 ②设定严格的招聘和筛选程序。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招聘和筛选程序,确保选派的劳务人员符合项目需求和派驻地的要求。

  • ③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合同。在外派前,企业应与劳务人员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应当以书面形式明确,避免口头约定,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确保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 ④办理必要的出国手续。企业应为外派人员办理所有必要的出国手续,包括护照、签证、居留许可等。根据派驻地的不同要求,企业还应为外派人员办理健康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其他必要文件。所有手续必须合法合规,确保外派人员在境外工作期间身份合法。

  • ⑤签订劳务合作合同。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应与境外雇主签订《劳务合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应规定外派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条件、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安全措施等内容。

  • ⑥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时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企业需安排劳务人员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安全防范知识、外语能力以及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企业应为劳务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持续跟踪了解他们在国外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帮助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向国外雇主传达劳务人员的合理要求等。

  • ⑦向中国政府的报告及备案义务。当派出的劳务人员数量超过100人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应安排随行管理人员,并将名单报中国驻目的国使馆或领馆备案。企业还需制定并实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海外发生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妥善地处理,并立刻向中国驻目的国使馆或领馆及国内相关部门报告等;若企业停止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必须对仍在国外的劳务人员作出妥善安排,并将安排方案报备至负责审批的商务主管部门,该部门需进一步上报至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后者将及时通知中国驻目的国使馆或领馆。

  • ⑧应遵守派驻地法律与风俗: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劳务人员应当遵守用工项目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2)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中国企业劳务外派的合规要求

 

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中国企业通过派遣劳务人员参与国际工程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然而,为了确保这种劳务外派的合规性,企业仍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除前文提及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相关义务外,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还需注意:

 

无论采用何种招聘方式,外派劳务人员均需与对外承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且企业必须为这些人员投保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于包含分包项目的对外承包工程,总承包商可选择自行外派劳务或将部分工程及劳务整体分包给具备资质的分包商,但分包商不得进一步分包或转包。同时,无论是总承包商还是分包商,都应直接与外派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与个人建立劳动关系。

 

3.通过与具有资质的劳务合作企业向境外主体外派劳务人员

 

为了确保用工合规,中国企业通常会选择与具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的企业合作,通过这些企业招收和外派劳务人员。以下是中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合规要求:

 

(1)审查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资质

 

如前所述,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必须有相应资质,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需要符合相应条件并经过法定流程取得相应资质。这些劳务合作企业必须获得商务部或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查询商务部官方网站或相关行业协会的备案信息,核实合作企业的资质情况。

 

(2)签订正式的《劳务合作合同》

 

在确定合作关系后,中国企业应确保境外子公司与具有境外资质的劳务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人员招收标准、培训要求、派遣流程、薪资福利、劳动保护、争议解决机制等。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每一项条款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3)办理必要的手续和许可

 

在外派劳务人员前,劳务合作企业应为外派人员办理必要的手续和许可,包括工作签证、居留许可、健康证明等。中国企业应协助劳务合作企业收集和提供相关资料,确保手续的顺利办理。实践上,部分企业允许员工持因私普通护照出境,这可能导致员工无法获得合法工作签证,进而违反当地法律,引发监管处罚,损害企业形象。

 

(4)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符合当地法律要求

 

依据《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应当负责协助劳务人员与国外雇主订立确定劳动关系的合同,并保证合同中有关劳务人员权益保障的条款与劳务合作合同相应条款的内容一致。在此制度安排之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有义务协助境外雇主与劳务人员确立受当地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使得境外雇主成为劳务人员的实质用人单位。因此在该种情况下,境内企业的境外分支作为外国雇主,应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承担相应的雇主责任。

 

(5)加强用工管理及内部协商机制

 

企业应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培养管理人才,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劳动争议。同时,企业应建立劳资双方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潜在问题,了解员工需求,并通过内部协商,有效调解争议,避免劳资关系的恶化。

 

(6)遵守东道国的劳动法律法规

 

鉴于劳动法律的高度地域性,企业在境外用工时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规定。企业应避免因不了解或忽视当地法律而导致的违法行为。在实践中,企业应充分了解东道国的劳动政策,避免因违法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在必要时,企业应寻求使领馆和中国商会的协助,以确保合法合规地经营活动。

 

结语

在全球化和国际劳务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众多中国工作人员被派遣至海外就业。这一趋势虽然促进了人才的国际交流,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用工管理的挑战和劳务纠纷。鉴于此,对于已经或计划扩展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而言,深入了解涉外劳动法规和外派用工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微信公众号 ×

使用“扫一扫”即可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