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支持、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北大数字司法论坛”(第一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成功举办。本期论坛围绕互联网司法的进化、困境与出路展开,来自司法系统、法律服务机构、企业法务等业界专家和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民商法、诉讼法、国际法、数字法学领域的学者共15人参加本次论坛。同时,本次会议吸引了数十位实务工作者和北大同学旁听。竞天公诚王卫国、胡科、周杨、石钛戈四位合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哲玮主持。刘老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北大数字司法论坛的发起背景,并对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对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北大法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郭雳教授和竞天公诚管委会成员、合伙人王卫国律师分别致辞。郭雳院长指出今年恰逢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120周年,在北京大学数字法治的研究中心成立之际,北大法学院致力整合院内各学科的力量,通过理论实务界互动,加大对于互联网法治的研究,促进互联网数字法治的发展,希望参会嘉宾能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互联网司法领域发展的问题,分享各自观点。

竞天公诚管委会成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友王卫国律师首先祝贺北大法学院120周年华诞并分享了竞天公诚与北大的渊源。王律师进一步指出,数字治理的法治化和法治建设的数字化是21世纪国家治理的核心,实务中不断涌现出数据与网络领域的新问题和新难点,回归基础学理分析,借助学界对问题的梳理和探讨可以对互联网法律治理提供有效帮助,感谢北大数字司法论坛提供开放的沟通交流平台,竞天公诚愿意为论坛和北大法学院的其他学术活动贡献力量。

随后,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法律研究中心的主任申欣旺先生就本次论坛的主题“互联网司法十年:进化、困境与出路”发表演讲。申主任首先分享了自己关注互联网司法领域的原因,其次从互联网司法的信息化进程谈起,总结了互联网司法发展至今包括智慧法院的设立、司法数字化的共识、法律规则的完善三大成果,并重新评估网络司法拍卖制度的价值,讨论了互联网法院未来司法发展的可能性。此外,申主任还指出发展过程中司法面临的案件量大、协作困难、资金不足、创新停滞等困境。最后,申主任提出借鉴增量市场机制、小切口类型化解决问题、加强社会参与等方法论以解决互联网司法困境,并从数字化、多元化、平台化、市场化、智能化五个方面分享未来互联网司法的理想图景,实现主体、客体、事实、行为、基础能力、司法过程的全方面数字化,构建争议纠纷类型化解决的横向多元、从立案到执行司法程序的纵向多元、机器辅助司法治理并行的多元化格局,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平台化整合司法资源、引进成熟商业模式使部分功能得以市场化,在保留司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充分利用技术便利的智能化互联网司法体系。



申主任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兴趣。北京大学法学院潘剑锋教授、傅郁林教授、高薇副教授、胡凌副教授、曹志勋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纪格非教授,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刘晓春副教授等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司法规则的挑战、制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互联网技术与其他领域发展的衔接、互联网法院的功能与形态及未来发展方向、观念对技术与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专业讨论,并结合域外的数字司法治理情况分享相应的应对策略和疏解方案。北京互联网法院赵瑞罡副院长分享了在司法信息化过程中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发展成果,并探讨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数字法治体系中的定位,技术的局限性和最终目的以及技术如何影响司法体系建构等问题。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科律师、王卫国律师分别结合各自的业务领域,分享了对互联网争议解决与诉源治理、互联网平台在线争议解决服务的层次、数字裁判的合法性、互联网司法中消费者的缺位等问题的观察。


北大数字司法论坛系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学术活动,由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提供支持,旨在聚焦于数字法律和争议解决的交叉领域,促进法律共同体就互联网法律治理中的热点、重点及难点问题展开深度研讨。本论坛力求搭建一个贯通理论与实务的学术平台,为数字法领域争议解决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