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95后,人在职场,
是服从?还是整顿?
又或者其实两者皆非,
松弛只是外表,认真才是他们的注释,
而专业是他们真正的追求。
当95后法律实习生们进入律所,
在竞天开始一段或长或短的实习经历,
他们会经历什么抑或可以得到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广州办公室
业务方向:公司法

还记得那是在五月中旬时,我通过面试,收到了竞天广州办公室的实习offer。两天后正式入职,自此开启了我梦寐以求的朝九晚六晚十一晚到次日的实习生活(哈哈哈哈哈)。
不过,不同于在其他所实习的大学同学们,迄今为止,我的确还没有做过类似贴一下午发票和扫描四百页文档之类的dirty work,也并没有被派去什么偏远荒僻的地方出差驻场。实习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平实,早上蹦蹦跳跳去上班,傍晚偶尔准时下班,看猎德大桥上车来车往,晚霞绯绯,落日向晚。

由于实习生活过于平淡,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有趣经历和大家分享。以下分享一下自己这三个多月的实习非常态情况:
入职第一天被合伙人请吃饭,紧接着在周六周日加班两天;本来预计去安徽出差,但是上级律师说那个机场太过危险,曾经发生过提刀拦车的情况,没有让我去;为咨询某法律问题打了一小时的电话,手机号因“涉嫌诈骗”被封号;因为分不清英文括号和中文括号,导致某专利核查漏掉了二十一项专利(对不起.jpg),幸亏团队复核中发现并修改;因为非常怀念所里的氛围,所以在实习期届满后向hr申请再实习三个月,顺利通过考核之后加入公司业务部开启线上实习……
广州办公室的工作氛围很安逸,大家工作的时候专业且严谨,平常闲下来的时候也会一起聊聊天。日常叹服于身后律师讨论案情时从容不迫稳定输出的模样,偶尔也会在和他们讨论案情时听他们全盘梳理时自己大脑突然宕机。在所里的每一天都在被治愈,可能是来自张律的一次次投喂和认真答复的工作反馈,是在电梯间偶遇张律时被问道“最近工作怎么样”,也可能是烦躁时刚好听到叶律说的“happy happy”。
最后,如果只用一句话形容一下这次实习,那大概是“左手地狱右手天堂”吧。毕竟我既见证过一份尽调报告逐次完稿的喜悦,也经历过半夜十二点被call起来修订文本格式的错乱(仅此一次,浅浅吐槽一下)。

上海办公室
业务方向:资本市场

“offer5”开播后,作为一名竞天的实习生,我马上观看了这档节目,并且觉得干货的确挺多的。比如虽然部分工作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有学习及实践过,但思远律师讲工作习惯和大事记的那part还是偷偷截图保存了听师姐说,之前思远律师还在所里做过证券律师职业风险培训,真的慕了,不知道啥时候也有机会能听听(看看ppt也行)(小小愿望)。

记得有一次上级律师让我做一个电话咨询,并和我说明这个事情特别急今天要拿到结果,可那个电话我从早打到晚要么是无人接听,要么一直忙线,等到当天快下班的时候律师来问我电话咨询的结果如何,我告诉他电话一直没打通,当时我心想“我一天都泡在这个电话上了,没打通也不能怪我吧总归”,可没想到律师却“质问”我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这个信息,到下班了才说,导致今天他没法给客户反馈。我当时就心想“这么急你咋不自己打呢,打不通也不能怪我啊。”可后来,我才意识到在干活尤其是急活时,如果有任何困难应该及时和上级律师沟通,如果电话实在打不通可以考虑替换核查方式,而不是什么都不说等到律师来问却说完不成,这是一个工作习惯问题。
还有一次,我花了一天时间撰写一份法律检索报告交给了上级律师,上级律师对报告审阅后认为这篇报告完全没有写在点子上,仅仅停留在法学理论和法条上,根本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给客户作出任何有用的分析。当时“年少轻狂”的我虽然表面上“好的明白”,但其实心里并不服气。直到在团队例会中看到上级律师改好的文件后,才明白什么叫豁然开朗。如果把自己想成客户,那么客户想要的绝对不是类似课堂上的presentation,而是真正能解决问题,体现律师价值的检索报告。
如果就我在竞天的实习经历来说的话,竞天带给我的感受是:实习的内容特别的“干”。因为在竞天实习是真的能够学习到很多未来正式执业后会用到的东西。就我所在的团队而言,团队给予了实习生一定的自由度和发挥能力的空间,能够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基础工作背后的底层逻辑,这就是竞天实习经历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北京办公室
业务方向:争议解决

某热门综艺节目播出后,不少人关心,在竞天实习,到底是什么体验?我认为,要更“快乐”,也更“难受”。

快乐的是,竞天确实是国内顶级律所,即使作为实习生,我们也能接触到业内的高端业务,为国内外优质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而且,北京办公室的实习生们都在固定的办公室内,门一关,就好像某个大学的图书馆。几个月后,同期入职的实习生们都成为了亲密的小伙伴。
“难受”的是,真正的实习工作总是充满了打工人的辛酸。面试时,合伙人的问题从法理到实务,横跨民事行政刑事,真到了工作时,还是以整理案卷、电话咨询、法律检索等基础工作为主。我和小伙伴说,这不就是“面试造火箭,上班拧螺丝”吗。小伙伴反驳,其实我们的时薪,是比不上拧螺丝的。可真要碰上有专业性的任务,又更“难受”了。实习一个月后,在一个对赌回购争议案件中,合伙人扔给了我三份全英文协议和一串聊天记录,让我“好好分析,明天汇报一下”。当时,我第一反应是:“是时候让老板知道什么叫一分钱一分货了”。但终究还是硬着头皮从头开始看,第二天硬着头皮汇报,然后被合伙人打断(是的,现实中的合伙人不会和节目中一样循循善诱),再回去重新准备。
可就这样几个月实习下来后,我竟然也能解答亲戚朋友遇到的法律咨询了,甚至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大律师”,这确实是在学校里无法做到的。我想,竞天就是这样一个能够让人在不经意间成长的地方。

北京办公室
业务方向: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

我平日是极少看综艺的(信息密度原因),但能撑着把“offer5”正片拉满播放速率加点拖进度条过完,主要还是由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说人话就是看看所里其他优秀的青年人都是咋工作的/见贤思齐)。
“offer5”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大型在线入职培训课程,而且是带优秀实践示范与讲解环节的。说实话,我最初假想的观影愉悦点是类似屋檐下看着室外的人如何避雨的“幸灾乐祸”,而真正节目带给我的“美”的感受却来源于康德的崇高感(吾力所不能及、吾思索不能至)。看着“offer5”中优秀的实习生们斗破积雨云磨灭大道掰平内卷,我只能感慨“何其有幸与有荣焉”!

在竞天实习使我认识到律师也应当“全栈”。有一个项目需要我们对客户进行全业务线数据合规尽职调查。在调研数据安全措施时,我自然而然地坐在客户空调会议室的人体工学椅上,打开电脑做好了整理客户发过来的一坨制度文件的准备。结果客户的IT却让我背上包跟他走,这一走就是过了无数门禁来到迷宫一样的机房。此时这位IT朋友看我愣在原地,亲切地让我把包放地上,然后坐在包上(护臀护腰)看他掏笔记本连服务器现场演示系统传输界面、链路和安全保障措施细节。往后的两天我就在既热(服务器散热)又冷(大风扇狂吹)的机房内瞪着大眼看他演示一行又一行的代码,现场纪要唯一来源却是他难懂的方言里偶尔筛出的貌似是这个词的术语。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确认数据在系统流转路径之后,客户的C端产品也找到我让我协助她进行logo及文本的隐私合规交互设计(我只知道提示要醒目,但真的不知道该用哪个颜色啊)。
在无数次经历这样的项目后,现在面对客户各种各样的要求都十分平静:“对是我,我就是瑞士军刀!”

上海办公室
业务方向:资本市场

作为一名资本市场港股IPO业务领域的实习生,我的实习体会是: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成长的过程。
在来竞天实习以前,我在A股领域积累了较多的实习经验,而对于港股的了解则相对较少。所以知道自己即将开始实习的时候,我超级紧张,感觉自己要是什么也不懂给别人拖后腿咋办,咱可不想成为带教眼里的小笨蛋。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来团队实习前本人拼命恶补港股IPO基本知识——疯狂去搜港股IPO公众号小文章哈哈哈,什么“做港股IPO你必须知道的事”“港股IPO上市流程介绍(全网最全)”“境外上市微报告:解析香港IPO”等小文章通通先点上收藏!当然啦,竞天的“证券资本市场系列”和“港股合规监管速递”那是必读物,虽然一时半会儿不一定能全读懂,但是先订阅起来,地铁上的时候翻一翻总没错嘿嘿😁
于是就这样忐忐忑忑地开始实习了,实习后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因为senior并不会一开始就给我布置很难很专业的task,而是从最简单的文件做起,我需要做的是保证不出错;对于逐渐接触的一些专业性文件,我需要做的是“模仿——思考——理解——消化”,一开始拿着模板对着修改,然后检索和思考法律问题,进一步理解,最后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就这样,我迅速地积累专业知识,甚至会被朋友提问一些港股问题,同期在另一家红圈所做pevc实习的朋友听了之后直呼羡慕,因为他们的实习工作仍停留在打印复印和改文档格式的阶段。
当然,成长的过程必然遇到会非常抓狂的时刻,比如实在不知道这个重组架构搭建逻辑是什么,看不懂这个关联交易关系……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先自己试着解决,然后积极主动地请(ma)教(fan)我亲爱的senior,及时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效率,努力实现“不拖后腿,不做小笨蛋”的小心愿。


广州办公室
业务方向:跨境投融资

大多数“职场萌新”或多或少都有过猜想自己将会以一个从容不迫的“律政俏佳人”形象办公,我也不例外。但入职后所遇到的几件小事情不断打破我的认知,比如说:
新认知一:亲和的律师团队。我是广州办公室的公共实习生,本以为和团队实习生相比,我和高强度快节奏中工作的律师们之间可能接触不深,但入职后律师们主动地和我约饭,交代任务时亲切地说“辛苦了哈”“谢谢”,让我倍感归属感和温暖感。
新认知二:随时在岗的律师生活。本以为“加班”只可能出现在打工人的日程安排里,直到深夜11点35分在工作群里看到合伙人问,“我刚结束会议,xxx项目现在进度如何?”,我才意识到不管是低年级律师还是合伙人,“大多数时候”眼里都得装着事。
新认知三:机智的律师生活。本来以为接打电话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任务了,有一次在外面吃饭收到机关单位的来电说要补充材料,由于没什么经验,我有些细节问题没有问清。等回打过去之后,连打10遍都不通。但是项目的推进可怠慢不了一点,后来带教律师建议我拐着弯打给客服热线求助,最终才幸运联系上工作人员了解详情。所以说,做好律师的工作要学会“随机应变”。
除了工作上的偶尔的小bug(我的锅),实习生活整体而言还是十分温馨有趣的。实习生们之间总会讨论最近有什么新活动,茶水间又出现了新零食(比如海天酱油冰淇淋),如果遇到需要加班的时候也会互相打气,偶尔也会一起八卦一下"offer5"(哈哈哈)。整体而言,这次实习的确让我收获与提升了很多。

实习生团队合影from广州
最后,祝所有正在追梦的年轻人都能如offer的主题曲中唱的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