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天人文•良辰有纪系列(五)| 我们的高考
时间:2023-06-08

 

 

 

 

 

青春大考,人生分号

十二载寒窗,只为梦想花开

我们哪是在怀念高考

而是在感叹青春罢了……

 

 

 

是有点“功夫”在身上的

 

金田 ♂

 高考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录取院校:中国政法大学 

大家对于神秘的内蒙古高考一直心存好奇——你与其问我内蒙高考有没有骑马射箭,不如问我上下班高峰堵不堵马!然而实际上,比这个更刺激的是内蒙古的报志愿操作,我高考那年是第一届考后出分报志愿,比炒股还刺激:是全国唯一一个填报志愿 “可视化”的地区,可以实时看到报名排名,也能第一时间得知自己能否被录取。后来我就当了几年专业报名的“操盘手”,算是个合格外挂,成功帮各路小朋友报名,从来没失手过。

 

 

2006年的高二学生一枚

 

 

石梦杰 ♀

 高考地区:山东省   录取院校:湖南大学 

在6月8号晚上全国考生都开始庆祝“解放”之时,山东高考大军还在奋战6月9日的“基本能力”科目——山东独有的考察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及各种生活常识的考试。这是一门令人怀疑人生的科目:我连活在这个社会的最基本能力都没有吗?事实就是如此,真的没有!不过这个科目最终于2014年取消,因此也成为了2007-2013级高考生的独家记忆,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下当年部分高考真题:

01

“耳中见色,眼里闻声”,音乐的旋律与绘画的气韵相异相通。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体现出“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坚定信念。下列作品能表达该主题音乐情感的是

02

在4×100米接力比赛中,第一棒运动员起跑时的持棒姿势如图1所示,则第二棒运动员最合理的起跑姿势与位置是:

PS:“基本能力”考试占60分(总分750分),也非常影响山东考生的命运

 

 

任国兵 ♂

 高考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录取院校:中国政法大学 

在高三全国考生与时间赛跑的阶段,我们新疆考生还要开始提前半年的“倒时差”。平时的作息是:别人在上课,我们13:30开始午休;别人放学吃晚饭,我们20:00开始晚自习。按理说,高考下午场正是我们最困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们应该正在睡午觉……

 

 

从小学到高三的证件照

 

 

魏子杭 ♂

 高考地区:辽宁省   录取院校:外交学院 

想当年辽宁高考政策改革前还要估分报志愿,参加高考几乎人手必备一种神器:大橡皮——方块造型薄如纸,橡皮性质属于“文具”但因其造型特点具备“小抄本”属性,虽然擦边但不禁止,充分体现了方法总比困难多的应对智慧,专门用来记录选择题和大题答案,以便后续估分报志愿。我是2010年在辽宁参加的高考,交卷前除了检查答题卡是否漏涂错涂,还要抓紧在“橡皮”上誊抄答案。如果有人没带大橡皮,性质不亚于考试不带笔,算是地区特产了。

 

 

 

 

 

 

“大橡皮”在手,估分全都有

 

 

刘思远 ♀

 高考地区:安徽省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用一句话描述我的高三就是:一年的时间从年级一百来名冲到全市第一(没有凡尔赛)。不过高考结束之后,还是立马去庙里拜了拜文殊菩萨——而且是自己背了桶香油,从山脚爬上山的;换了现在,别说背香油了,空着手都爬不到半山腰。那时候还是估分填志愿,我其实没发挥好,爸妈求稳不让我报清华,结果我非要报,就算复读也要报,然后哭着挨个给老师打电话问他们教不教复读班……可能是真的“心诚则灵”,所以现在都怀疑是不是靠自己考上的清华(再次强调不是凡尔赛)。

 

 

 

青涩的“芬达妹妹”

 

 

徐凌君 ♂

 高考地区:上海市   录取院校:复旦大学 

高中时期真的很懵懂,甚至高考前为了越来越少的篮球时间而懊恼不已。高考前一晚,父亲陪我散了步,语重心长地说:人生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也似懂非懂。高考三天,连续“肚子疼”直到考完后立即神奇自愈。还清晰记得那年是马刺和活塞的总决赛,如今的NBA再也看不到这种硬汉式的比赛。许多年过去了,对于那个高考后的夏天,碎片般的记忆,想来依然那么有趣。

 

 

不愿显名的Z律师 ♂

 高考地区:江苏省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回到遥远的2000年,江苏省,高考3+X改革的试验正在进行时。那一年江苏总分是有点不伦不类的710分,传统的语数英各150分,那个X也就是综合卷260分。文科综合卷糅合了政治、历史和地理,在当时看来是个怪胎;因为第一次在高考中出现,无法从历年真题中寻找规律,所以对它不免警惕而好奇。我记得自己在综合卷上画过巴拿马运河,推算过华北平原冬小麦的收割期,也论述过黄宗羲和梁启超的观点差异,最终甚至是带着那么一点点的不舍交的卷——这试题比枯燥的语数英好玩太多了。

 

由于那时的江苏是考前填志愿,考完后除了估分只有等待。估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酷暑里把三天里做过的题再回忆一遍,还得明明白白看到自己的一个个错误,也因此许多同学拒绝自我估分。我自觉正常发挥,但是稳妥起见还是虐了自己最后一遍,果然大伤元气,估完躺了一整天。

 

我最终的分数是597分,江苏省文科第二名,也顺利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但戏剧性的是,我并不是我们市的第一名,也不是我们中学的第一名,甚至不是我们班的第一名——同班一个平时极安静的女同学,发挥出色,比我多两分。但由于考前填报志愿制度,她最终被省内一所不算顶尖的大学录走,后来每每想起,仍觉非常可惜。

 

 

 

梦想要有,都会实现

 

神秘的Z律师 ♀

 高考地区:浙江省    录取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我是高考没考好的反面典型。我的厌学开始于高考前三个月,每晚都不想学习,在爸妈门口偷听香港电视连续剧(温碧霞的《火玫瑰》,这片子在我家刻骨铭心),竖起耳朵蹲着趴着还得防备大人不时出房门。结果就是,我的成绩从一模的全省前三十,到二模出百三模出千,高考就很没悬念地无缘梦中情校。最后,去了“国防七子”的南京理工大学,因为听说那里免学费发饭票还包分配。当然,故事的最后总是事与愿违,不仅没被“包”,到今时今日还在给自己和团队挣饭票。

 

PS:按当今鄙视链来说,本人属于排位最末的非法本。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幸亏我爱读书,后来考研又出国,法学院都还不错。高考不是终点,它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只要不放弃,慢慢走总能到想去的地方,哪怕路远一点,难走一点。

 

 

 

何凡 ♂

 高考地区:北京市   录取院校:中国政法大学 

作为一个游戏粉和准宅男,高考前就梦想在考完后一定要在家里连宅7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打游戏。考完第二天,在游戏精神的支撑下早早起床开始奋战,成效显著。但到第4天,老迈的游戏手柄被蹂躏得罢工,只能出关去买手柄,“宅家大业”宣告结束。

 

 

 

S律师 ♂

 高考地区:浙江省   录取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每年高考,都会勾起满满的回忆。无他,只因命好,赶上了非典+高考盗卷,所谓最特别的一届(根本无法反驳)。

 

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考完数学的那个夏日午后,校门内外到处是哭泣声(事后才知道,因高考试卷被盗,启用了变态难度的备用卷)。那种哭声所包含的惨痛与不甘,伴随着彼时仍未消散的非典疫情,让人终生难忘。

 

二十年过去了,再回头看看,一切都淡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一场考试,改变了很多很多。然而,是非功过,二十年后似乎已不那么重要。生活在继续,而我们,一直在人生路上默默答题。

 

从高中考点进入梦想的地方

 

 

杜智宇 ♂

 高考地区:天津市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高考之后的娱乐项目必须安排上:带上准考证去欢乐谷“蹭”考生专属打折票,把所有的项目全都来一遍;约饭打球KTV,暑期档电影刷一波,从早到晚玩到爽。把考前决定睡一个暑假的计划早已抛之脑后,宅家根本不存在!

 

 

 

喻鑫 ♂

 高考地区:湖北省   录取院校:武汉大学 

当年高考备战的压力非常大,考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旅行打卡课本里的“种草地”——我和妹妹、表弟一起去了武汉,好好逛了逛几个目标院校,并暗自定下了心仪的学校。整个高三一直沉浸在全心学习的高度紧张状态中,自己也几乎从未出门旅行过,现在回想那段旅行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让我记忆深刻。

 

 

 

 

 

 

 

 

高三的努力让自己终于考上理想院校

 

 

沈轲 ♀

 高考地区:上海市   录取院校:复旦大学 

我高考的时候是2004年,那时候考试三天,最后一天考综合,可能也是我爸妈最紧张的三天。他们提前探点考试的学校、预订周边酒店、中午亲自做饭给到最充足的补给。考场出来后老师们都会轮流在门口等待我们,和我们讨论一下刚才的答题思路。上海的高考氛围还算轻松,老师基本都鼓励考前不要再看书了,多放松调整好心态,正常发挥就行。

 

我妈还一直和我回忆,说我考完出了考场和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接下来我该学点什么,都不用读书了要给自己的暑假找点事做。

 

高考既是高中生活的终点,也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当时毫无准备的专业选择塑造了自己现在的职业选择。

 

 

 

Q律师 ♀

 高考地区:吉林省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我的母校是小县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在我高考大概7-8年前有过一个考上清华的,而我是母校历史上最后一个考上清北的学生。因为生源不足,母校于2021年被裁撤,旧时校址更是早已被夷为平地。自诩“小镇做题家”,但我对高中生活乃至高三的学习记忆都是相当轻松愉快的。家里到学校步行五分钟,有“特殊待遇”不上早自习,中午回家吃饭还午睡,晚自习后更是一边看比赛一边做卷子(对,我房间里有电视,虽然我也不太理解我爸妈当时咋想的还给我房间单独整了个电视),刷题伴随的是球场的呐喊,球拍撞击网球的声音,和F1赛车引擎的轰鸣。内心毫无波澜进了考场,考了全省文科第五如愿拿到了北大法学院的通知书,后知后觉要不是因为考数学的时候感冒老是流鼻涕影响了发挥,说不定还有机会当一把文科状元(毕竟一百出头的分数确实不是我的正常水平,而我和状元的距离甚至不到两道选择题)。

 

高考或许让我有了很好的起点,但人生路路漫漫,即便你是北大毕业的,生活也不会因此为你降低难度。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经历找工作的挫败和艰辛,为了做好每一项工作拼尽全力熬得昏天黑地,一个人拎着箱子走南闯北同时盯着N个项目压力山大,被客户骂哭过(老板很好,老板从来不骂人),也因为和自己较劲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偷偷掉眼泪。啥学校毕业都不改变这日子,一样吭哧吭哧挣扎着工作和生活。人生的终点只有一个,而过程始终是为了自己认定之事全力以赴。18岁时是高考是北大梦,刚开始工作时是别让老板开除我多学本事多攒点钱,而如今,或许是经营好事业、照顾好家人、是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施工围起来的地方就是我的母校

 

青春之所以美好

是因为总留有遗憾

回过头才发现

当初的每一道题都错得刚刚好

是为了遇见对的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公众号 ×

使用“扫一扫”即可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