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请最专业的人士,在争议解决领域点出全国范围内领先的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大概率会名列其内。不过,和外界对于竞天公诚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的耳熟能详不同,争议解决业务显得相对低调。但了解竞天公诚在争议解决业务领域的“顶配”人才团队、专业服务态度、细分市场扎根深度等情况后发现,“低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读为专业、细致、可靠。
可以自豪地说,“竞天公诚能够为一家企业提供从诞生到注销的全产业链争议解决法律服务,尽管每一个阶段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不同,但当下的竞天公诚具备这样的团队和业务能力,可以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提供行业最合适的律师人选。”
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竞天公诚的合伙人会事必躬亲参与到每一个案件当中,以自身经验和能力,合理把控方向并对结果进行科学预判,并且对于案件结果的预先判断很准确,获得极高的胜诉率。
律师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和法治发展的缩影。1993年,国务院批准了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律师由“国家法律工作者”的公职身份变成了“社会法律服务者”。而在此前的两年里,已经有一批“吃螃蟹”的勇士,率先“下海”。
彭学军律师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辞去中国民航总局国际司工作的彭学军,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着,成立民营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折腾了一年多,辗转深圳、上海等地咨询,结果均不理想,转机出现在1991年底。彭学军还记得,当时突然接到了司法局的通知,“北京有6家试点所的名额。这6家律所,也就是后来的竞天、大成、通商、海问、商海、陆通。”
经济的大发展使得法治建设亟待完善,这也成为律师行业改革契机出现的诱因,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不断对法律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布下全新挑战。彭学军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成了竞天公诚后来争议解决业务发展的重要关键词。踩准了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竞天公诚,借着资本市场改革、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出海并购等关键节点,靠着前瞻的市场眼光和口碑,在争议解决领域画下蓝图。
29年的时间里,彭学军律师在诉讼、仲裁领域长期得到市场和同行的高度推崇。Who's Who Legal律师名录认可其为“顶尖的诉讼律师”;《亚洲法律杂志》将其列为争议解决领域的领先律师;《钱伯斯亚太法律指南》也长期将他评为中国争议解决和仲裁领域的领先律师,客户更称赞他“是杰出的诉讼律师,具有处理大额诉讼的天赋”。
不过,了解彭学军律师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竞天公诚广受赞誉的争议解决业务的创始人,还是竞天公诚许多律师的“伯乐”。做好业务之余,彭学军不断思索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为竞天公诚争议解决业务的发展埋好伏笔,续接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律师行业也结束了“粗放”式发展期。吴雷律师还记得,在律所成立之初,抢占市场并不难,“律所有限,做得了资本市场业务的也只有这几家所,慢慢就形成了规模效应。”但是,随着新兴技术及信息时代到来,律师事务所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当下,律师是个讲究专业精神的工种,四十余个细分领域的划分让一个律师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精通所有领域,而更多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做到在某一个领域极为专业,对于一个律师而言,职业发展反而是不利的。因此,律师在选择专攻领域时,要先“舍”才能“得”,即在细分领域中耐住寂寞钻研,才能在行业里得到高度认同。这便要求律师主动为自己的专攻领域做“减法”。但在这种“减法”策略之下,对团队的互相配合要求更高,“君子和而不同”的企业文化便成了粘合剂。对于这一点,吴雷颇有发言权。
作为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外界只看到了吴雷律师在商事诉讼领域的专长,及其办理的综合业务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但却不清楚,一定程度上,他和彭学军律师一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见证者。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在农场系统法律服务所做司法助理员的助理的吴雷,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1993年,他拿下律师资格,后辗转加入竞天公诚。之所以能在竞天公诚“待得住”,吴雷认为,是文化的认同留下了他,“在竞天公诚,三观撕裂不存在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包容的文化让所有人都很放松。”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吴雷领导诉讼部门制定事务所政策方针及长远战略规划,对事务所进行监督管理,促进事务所形成无私奉献、团队合作、热心公益、追求务实、精益求精、专业服务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一代领导人的努力进取和创新探索下,竞天公诚争议解决团队更多地在思考:规模效应背后,如何让竞天公诚的争议解决业务与众不同。解决问题的钥匙,指向两个关键字:专、精。
董纯钢律师是竞天公诚在争议解决领域中通过深耕细分领域而成为业界领先律师的代表之一。他的主要业务领域是争议解决、破产重组,拥有中国和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资格,在贸仲、北仲、港仲等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
董纯钢观察到当下的中国律所行业发展,也在向国外同行“精”、“专”、“窄”的特征看齐。“与英国、美国的律所行业发展历程相似,律所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分化,市场会给某些律所打上‘标签’进行细分,在细分领域的‘精’,使得这些律所一定程度上成了这项业务的代名词。而反观我国的律所行业发展,也发展到了分层、分化、向精专发展的阶段。”董纯钢说,对当下的客户而言,“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想成为客户最合适的人选,首先自己要成为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
而个人在某一个领域的“专”,要应对复杂案件的“宽”度知识要求,就需要团队合作。在这一点上,竞天公诚再一度走在了前列。董纯钢律师认为,“外界看到的一些具体案件中,出面的律师或许只有两个人,但这两个人的背后,是竞天公诚团队的全面贡献,公司法、金融法、劳动法等等各个领域的同事都会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贡献智慧,为出庭的律师提供支持,不同的‘点’汇集过后,最终呈现出外界所看到的‘面面俱到’。”
基于对这种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分析,竞天公诚的争议解决业务正在不断向细分领域拓展,而细分领域更多的拓展,也为年轻合伙人梳理出了职业路径和发展脉络。
徐邦炜律师是竞天公诚在争议解决领域培养的优秀合伙人之一,在加入竞天公诚之前曾工作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竞天公诚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曾成功代理了多件有社会影响力的复杂商事争议案件,成为在商事争议解决和破产清算、不良资产及困境资产处置清收领域的领先律师。
徐邦炜律师认为律师事务所代际明显,律所要给年轻合伙人足够的成长空间,这是一家律所争议解决团队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而竞天公诚从两方面为争议解决部门补充生力军:在引进优秀的合伙人补充更多争议解决细分领域的同时,也为年轻律师规划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其未来的成长路径更加清晰。
例如竞天公诚在去年开设了广州、香港办公室,领头雁皆是于海商海事、涉外工程等争议解决细分领域及国际仲裁领域颇有建树的资深合伙人。深圳、广州办公室去年和今年已有在刑事诉讼领域耕耘多年的合伙人加入,这可以让特色和细分领域的争议解决服务更好的本地化,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竞天公诚争议解决部门去年和今年有多位优秀的律师晋升成为合伙人及资深顾问,业务部门及资深合伙人会协助年轻合伙人设置符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的职业发展路径并进行深入探讨及交流。竞天公诚正在帮助争议解决部门的年轻合伙人迅速成长为更专业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后浪。
竞天公诚争议解决团队部分合伙人微名片
彭学军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与而今竞天公诚同龄的28岁帅小伙,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创立了竞天律师事务所,他就是彭学军,而他也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律师事务所主任。
执业近三十年来,他经手的各类商事案件争议总金额逾千亿,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案件也是寻常。但令彭律师最引以为傲的既不是红圈大所创始合伙人的身份,亦或中国最年轻的律师事务所主任的头衔,也不是贸仲资深仲裁员或多项国内外马术比赛冠军。而是在代理案件时,可以用惩恶扬善的骑士精神,捍卫公平正义的权利。
吴雷律师作为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拥有逾20年的法律专业服务经验,其主要执业领域为合同法、公司法、金融法、国际货物买卖、知识产权保护、房地产法律事务方面的争议解决及涉嫌经济犯罪的刑事辩护。吴律师曾为多家著名国企及民营企业提供全面法律服务,他在商事诉讼领域的全面专长及其办理的综合业务亦受到业界广泛认可。
作为事务所诉讼部主任,吴律师还领导诉讼部门制定事务所政策方针及长远战略规划,对事务所进行监督管理,促进事务所树立了无私奉献、团队合作、热心公益、追求务实、精益求精、专业服务的核心价值观。
吴雷
徐三桥
徐三桥律师连续获得钱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2015 年度至2020年度争议解决—仲裁领域推荐律师。
1989年我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特区从事涉外仲裁工作。当时机构的名称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在涉外仲裁机构工作的经历,使我有机会对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商事争议有了系统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涉外仲裁机构工作了18年之后,我决定“下海”做律师,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专门从事争议解决这一熟悉的领域。律师从业以来,我曾代理多家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参与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等仲裁机构进行的涉外及国际商事仲裁案件,以及境内外的当事人参与在法院进行的合同争议、投资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破产程序等诉讼案件。
谢鹏律师于1999年加入司法部直属的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2001年加入竞天公诚,2008年成为合伙人,目前执业超过20年。谢律师曾代理过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等多家法院和仲裁机构的数百宗商事纠纷案件。其中,谢律师曾代表某国企下属公司处理其与某通信科技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案件,成功促使二审法院改判客户胜诉;并曾参与张某诉知名演员张铁林一案,使法院排除社会舆论影响,依法将对方主张中不合理的大部分予以剔除。
谢律师曾在The Legal 500亚太地区2014年度评级中,在“争议解决”领域被列为推荐律师,并入选“2020 ALB China 十五佳诉讼律师”榜单。
谢鹏
徐邦炜
徐邦炜律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加入竞天公诚之前曾就职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加入竞天公诚至今已有超过18年的律师执业经验。法院的工作经历,令徐律师对民商事诉讼案件及企业清算案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尤为擅长处理疑难复杂的国内及跨境商事争议(特别是金融、房地产、证券、各类投资争议及公司控制权争议)、不正当竞争纠纷、破产清算重整案件以及不良和困境资产处置清收案件。
自2014年至今,徐邦炜律师曾获得ALB、The Legal 500、IFLR、LEGALBAND等境内外机构在争议解决、投资基金(争议解决方向)、破产重整与清算领域、不良资产及困境资产领域的多次特别推荐。
客户对徐邦炜律师的评价为“专业和敬业兼备”、“坚强而自信”。
邓友平律师熟练掌握民商事、国有资产管理、外商投资、商业特许经营、劳动人事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在为公司/企业提供日常法律服务和诉讼/仲裁代理服务过程中,能够更为准确地梳理和把握法律问题实质及其所涉法律关系,并为之提出更为有效的方案和应对策略,再经由对证据的创造性挖掘和细致缜密的组织和安排以及出色的庭审表现,有效地帮助公司/企业防范风险、减少和挽回损失。
邓友平
董纯钢
在加入竞天公诚之前,董纯钢律师曾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涉外业务部工作三年。董律师自中国政法大学获得英语学士和法律硕士学位,自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同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资格。
他曾代理过境内外仲裁机构的数百宗商事诉讼和仲裁案件,涉及贸易、投资、金融、保险、房地产、建设工程、能源、产品责任、知识产权等广泛的领域,在超过200起仲裁案件中被指定或选定为仲裁员。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和副秘书长等职务。2016—2019年,董律师连续被《商法》杂志评选为100位中国业务顶级律师之一。
2014年,我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竞天公诚,由公司律师转成执业律师。这些年处理的案子太多了,印象深刻的也太多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律师就是一个普通且单调的工作,没啥可以特别强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以此赚钱。无他。
孙仕琪
刘悦
我2005年加入竞天公诚,2006年成为合伙人,加入竞天公诚前曾在人民法院工作过六年,从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转至争议解决的“前线”。在竞天公诚我有一个非常出色的搭档和一众很棒的小伙伴。法院的工作经历磨砺了我,但竞天公诚成就了我。
争议解决业务是属于传统的业务,从古希腊开始,法律的思辨的实践就是在争议解决领域。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创新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个人认为,无论怎么发展和变化,争议解决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重要。争议解决律师不但要在法庭上维护客户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将服务向前延伸。从一开始就要为客户的交易站在风险规避的角度进行保驾护航。所以,我认为争议解决业务在中国的市场发展前景会更好。
张光磊律师,民商法学博士,中国和美国纽约州律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中国政法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导师。张律师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卓越的庭辩能力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赢得了诸多有影响力的案件;基于在跨境争议解决领域的丰富经验,常受邀担任境外案件的中国法顾问和专家证人;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国际仲裁中文赛中,张律师带领竞天公诚队获得北京赛区冠军和全国亚军,其个人在所有场次比赛中均被评为最佳律师。
张光磊
胡科
胡科律师是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部合伙人,执业领域为跨境商事和知识产权诉讼和仲裁以及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胡律师在国际仲裁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代理了贸仲、北仲、HKIAC、SIAC、ICC、SCC、UNCITRAL、CAS仲裁规则下的几十起国际仲裁案件,涉及贸易、投资、能源、技术开发和许可等领域。他被Chambers认可为争议解决领域的“潜质律师”,被Who’s Who Legal认可为仲裁领域的“未来领袖”。他目前担任IBA ARB40协调委员会委员。
竞天公诚是我任职的第三家律所,选择加入,是因为竞天对于年轻合伙人而言是极有魅力的。从本科的计算机通信到知识产权,习惯路径梳理的我,接手了许多在当时被称为细分领域“第一案”的案例。竞天公诚的争议解决部门是第一个通过用反垄断诉求解决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也是第一个在诉讼中主张一个标准必要专利就是一个相关市场的。这些理论或者方案的提出在当时需要有敢于尝鲜的勇气。深耕一个细分领域,要成为这些行业的“旗手”,律师需要有创新的勇气、创新的能力和客户全力支持。而竞天公诚对于年轻的合伙人的民主、平等、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产力,也支持了更多年轻合伙人创新的勇气,而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了业务的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赵烨
饶诗杰
我于2019年加入竞天香港办公室,尽管这一年多来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我很荣幸见证了香港团队的快速成长。感谢竞天的内地同事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与我们香港团队保持着极为融洽的合作关系,这也为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争议解决是我二十年来专注深耕的执业领域。在我看来,诉讼并不单纯是一系列程序步骤,很多时候更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争议解决方式。诉讼律师需要长期保持紧张的“战斗”状态,而如能在投入全部身心处理众多纷繁复杂案件时找到适当的平衡点,这种能力将会给我们在如何取得案件制胜上带来全新的解决思路。我非常期待未来在竞天的平台上继续磨练这种技艺,更希望有幸为更多客户寻找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解决方案。
张亮敏律师是竞天公诚合伙人,主要办公地点为上海。张律师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分别取得银行金融法学硕士、法学学士学位。同时持有中国律师执业证及美国纽约州律师执业证。
张律师专注于争议解决领域,在商事诉讼仲裁、公司破产清算领域具有法律服务经验,在PE/VC投资、基金证券交易、公司并购、跨境投资纠纷方面的处理经验尤为突出。张律师已代表多家境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公司、创新创业公司处理其相关法律纠纷,并代理其诉讼及仲裁等争议事项。他连续两年被《法律500强》(The Legal 500)评为2017年度、2018年度争议解决领域新一代律师,并于近期获评2020年度CLECSS十大杰出青年律师。
张亮敏

想了解更多关于竞天公诚争议解决法律服务及团队合伙人信息,请点击http://www.jingtian.com/Content/2018/07-18/144721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