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会采取哪些后续行动?
英国政府需要采取三项后续行动:
1.英国脱欧谈判。
2.英国与欧盟之间就未来双方关系进行谈判,其中焦点在于英国进入单一市场的准入权。
3.英国与非欧盟国家之间就自由贸易协议(“自贸协议”)进行谈判,以照搬(也可能超越)欧盟与第三方国家之间既有的自贸协议。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英国现阶段受到欧盟与第三方国家之间既有自贸协议的保护。
上述三项行动的时间安排及结果尚未明确。
对金融服务业意味着什么?
虽然情况不会立即变化,但目前着手对未来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进行情景规划并考虑游说英国政府、欧盟委员会及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不算为时尚早。
许多设在英国或与英国存在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认为,欧盟单一市场准入权对其运营模式至关重要。欧盟单一市场近似于一国国内市场:即商品、人员、资本及服务的自由流动不存在内部障碍。金融机构有赖于服务及资本的自由流动才能在整个欧洲经济区(“EEA”)顺利开展业务。欧洲经济区包括全体欧盟成员国加上爱尔兰、卢森堡及挪威。具有“通行权”即可进入EEA其他成员国市场,免除了在该国设立子公司或者取得金融机构牌照之扰。
通行权仅发放给设在EEA的金融机构。因此,依靠通行权进入EEA市场的英国金融机构(包括非EEA金融机构设在英国的子公司)及凭借通行权进入英国市场的EEA金融机构亟需明确两点:英国正式退出欧盟的时间以及退出后英国与欧盟之间关系的性质。
英国何时正式退出欧盟?
答案难以预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首相何时通知欧洲理事会其决定退出欧盟。
一旦通知将触发脱欧进程,同时脱欧谈判也随之启动。但脱欧谈判与两者未来关系的谈判彼此独立。
在脱欧谈判结束或者英国首相通知欧洲理事会两年后,英国将实际退出欧盟。虽然两年的期限可以延长,但需要欧洲理事会全体一致决定后才可延长。
截至撰稿时,我们尚未知晓英国首相何时会通知欧洲理事会并启动进程,特别是卡梅拉现已宣布辞职。有观点合理认为在英国与欧盟未来关系趋于明朗化之前英国不应当启动脱欧进程,但英国选民和欧盟是否会容许这样的延迟仍需拭目以待。
关于未来英国与欧盟之间关系的猜想
需要重申的是这个问题不存在标准答案。在目前已知的三种模式中,只有一种(挪威模式)可以允许英国继续保有通行权。这三种模式是:
1. 挪威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取得EEA成员国资格,也是最接近欧盟成员国资格的模式。它赋予成语国单一市场准入权及通行权,但作为交换,EEA成员国需要承担欧盟预算并实施包括人员自由流动在内的全部单一市场规则,同时无权参与规则制定。这可能不符合英国脱离欧盟的诉求,而且代价过高。
2. 瑞士模式
瑞士是EEA之外与欧盟关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但这种模式不太可能复制。瑞士与欧盟签有一系列双边协议,所有协议均独立谈判。瑞士无需实施欧盟新的法律法规,同时拥有商品及人员单一市场准入权,但不享有对金融服务业至关重要的服务单一市场准入权。瑞士也不属于通行权体系之内。欧盟不愿在未达成框架协议的前提下允许瑞士进一步进入单一市场,相关谈判已陷入僵局。
3. 加拿大模式
加拿大模式需要英国与欧盟谈判一项全面的双边自贸协议。这一过程耗时漫长、最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英国长期没有自己的全面贸易谈判机构。英国与欧盟自贸协议给予英国的条款几乎难以超越EEA成员国、乃至瑞士享有的范畴。
现有权利是否可继续获得保护?
英国与欧盟未来关系谈判很大程度上将涉及此类已经享有或“既得”权利。上世纪八十年代,格陵兰在取得自治后退出欧盟,它的退出谈判中包含了过渡条款协议,在过渡期间格陵兰人、非格陵兰居民及企业将继续保有在欧盟法律下已经获得的权利。还有观点认为,在退出国际协定前,国际法应当保护相关协定项下已取得的权利及义务。但正如同英国作出脱欧决议后未来走向扑朔迷离一样,也很难预测这些权利是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受到保护:因为格陵兰的先例对欧盟不具有约束力,而且也无法确信国际法原则能否适用于欧盟的权利及义务。
英国的相关法律体系将如何演变?
英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太可能出现巨大改变,当然更不会立即改变。首先,EEA对于非成员国有一种认可机制:如果金融服务机构设立所在国具有与欧盟同等的法律体系,则可以在EEA范围内赋予这类金融服务机构某些权利。未来取得法律体系同等性认定的需要可能会促使英国保持和制定与欧盟一致的法律法规。其次,许多英国国内的金融服务法规都有着欧盟渊源,而作为渊源的欧盟法规往往会履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机构倡导的国际责任。未来,英国也有必要恪守这些国际责任。第三,英国现有法律法规一直是欧盟的法律渊源之一,因为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意味着英国国内法长久以来都属于全球最为发达、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一。
综上所述,规范英国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不太可能、至少不会在英国脱欧后立即与欧盟出现显著差异。换言之,英国金融服务机构的主要担忧在于单一市场准入权。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判断自身对通行权的依赖程度,针对不同情景制定相应方案,并考虑游说会参与英国与欧盟关于金融服务业未来在欧洲地位谈判的关键人物。